(二)種植與制作
18、形成安溪鐵觀音優異品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是“天、地、人、種”有機結合。
“天”:是指安溪具有得天獨厚的適宜鐵觀音生長和初制要求的自然氣候條件,包括氣溫、日照、降水量、相對濕度等;
“地”:是指安溪具有獨特的立地條件,包括安溪縣所處的經緯度、土壤條件和植被等;
“人”:是指安溪茶農具有精湛而獨特的傳統制茶技術;
“種”:是指采用扦插繁育的純正鐵觀音茶種。
19、什么樣的海拔高度對種植鐵觀音最適宜?
答:在安溪種植鐵觀音以海拔300-1000米最適宜。
20、什么土壤類型適合鐵觀音茶樹生長?
答:PH值在4.5-6.0的紅壤、磚紅壤、黃紅壤、砂質壤土。
21、鐵觀音茶樹的種植的適宜行株距是多少?
答:①單行雙株:種植規格一般行距為1.4-1.5米,株距30-35厘米。種植時,兩株不要緊貼,以避免日后兩株主干枝相貼,影響生長。②雙行單株:種植規格一般行距1.3-1.4米,株距20-30厘米。種植時,株與株位置錯開,以利根系伸展。
22、鐵觀音茶樹留采的適宜高度是多少?
答:修剪面與地面距離為60-80厘米為宜??筛鶕鑸@所處的海拔、地形、地勢,適當增加或減少。
23、鐵觀音茶園梯壁留草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推行以剪代除,保持梯壁常年有綠草覆蓋;同時可以選擇一些適應性強、固土效果好的草種種植,如:爬地蘭、香茅草、百喜草等。
24、為什么茶園要進行土壤耕翻?
答:土壤耕翻能保持茶園良好的養分供應狀態。其作用:①疏松土壤,破除土壤板結;②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透水性,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力,提高土壤吸肥吸水能力;③促進茶樹根系的更新和生長;④殺蟲、殺菌和除草。
25、安溪縣茶葉質量可追溯的核心是什么?
答:①生產有記錄;②流向可跟蹤;③信息可查詢;④責任可追究;⑤產品可召回。
26、什么是生態茶園?
答:指在同一片茶園上以茶樹為主要物種,通過實施立體復合栽培,多物種共生共榮,使茶樹生長與茶園生態系統和諧統一。
27、安溪縣建設生態茶園的技術措施有哪些?
答:①合理種植樹木;②梯壁留草或種草;③套種綠肥;④建設水利系統;⑤完善道路設施。
28、怎樣才算是高標準、高質量的茶園?
答:①茶園集中成片,生產實現區域化;
②坡地、山地建園標準化;
③土壤深墾基肥化;
④種植規格化;
⑤環境林園綠肥化。
29、什么是茶莊園?
答:集茶園基地、生產加工、文化傳播、科研創新、旅游觀光、休閑體驗、品牌營銷等為一體的茶園稱之為茶莊園。
30、安溪鐵觀音采制時節如何區分?
答:
季別 |
節氣 |
時間 |
春茶 |
谷雨至立夏后 |
4月中下旬~5月上旬 |
夏茶 |
夏至前后至小暑前 |
6月中下旬~7月上旬 |
暑茶 |
立秋前后至處暑 |
8月上旬~8月下旬 |
秋茶 |
秋分前后至寒露 |
9月下旬~10月上旬 |
31、安溪鐵觀音鮮葉原料采摘有何講究?
答:①采摘天氣:選擇晴天;②采摘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③采摘嫩度:小、中開面一芽三葉,提倡適當嫩采。
32、安溪鐵觀音精湛的初制工藝包括哪幾道主要工序?
答:安溪鐵觀音制作工藝流程復雜, 主要有10道工序:采青→曬青→做青(搖青、晾青)→殺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烘干。
33、安溪鐵觀音的主要香氣成分是什么?
答:安溪鐵觀音的香氣成分達上百種,其主要香氣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紫羅酮、a-萜品醇、2-苯乙醇、茉莉內酯、茉莉酮酸甲酯等。
34、安溪鐵觀音香氣是如何形成的?
答:安溪鐵觀音香氣成分來自于鮮葉,香氣的形成主要是在做青期間酶促反應的結果,還有一部分則是烘焙、復火等工序中熱效應引起的物化反應而形成的。
35、安溪鐵觀音茶湯顏色和滋味的主體成分是什么?
答:茶湯顏色主體成分是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滋味主體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嘌呤堿等。
36、什么樣的天氣有利于制作出優質的鐵觀音?
答:天氣晴朗、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是制作高香優質鐵觀音的最佳氣候,俗稱“北風天”。
37、安溪鐵觀音精制工藝流程有哪些?
答:安溪鐵觀音從鮮葉到毛茶的加工過程稱為“初制”,從毛茶到成品茶過程稱為“精制”。其主要工藝流程是:毛茶→驗收→歸堆→篩分→風選→揀剔→號茶拼配→烘焙→攤涼→勻堆→揀雜→包裝→成品茶。
38、濃香型安溪鐵觀音烘焙環節主要有哪些作用?
答:①提香作用,使香氣轉為清純;
②減少苦澀,使滋味更甘醇;
③葉色轉為黃綠色,茶葉帶有焦糖香和甜味感;
④水分含量降低,保持品質,利于貯藏。
版權及免責聲明: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囑謹慎食用。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